万塑达首页 新闻资讯 热门推荐
分享
   返回新闻列表
A+ | A-
A+ | A-
2.3%→5.9%!看,加速度的中国!
来源:央视财经     2023-05-08 03:42:44
分享
   返回新闻列表
电力数据是反映经济运行的“晴雨表”和“风向标”。今年以来,随着消费信心逐步回暖、企业复工开足马力生产,多地用电量整体呈现出积极信号。一起透过各地的用电量,来看看中国经济的发展态势。
回暖!
我国经济加快恢复
 
 
 
 
5.9%,这是3月当月的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速,而在前两个月,这一数字只有2.3%。数字翻番,经济快速回暖。一季度全国有26个省份用电量实现了正增长。
作为工业大省和制造业大省的浙江,11大行业中有8个行业用电量同比实现正增长。其中,工业用电量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在三月份达到40.66%,制造业用电量回升到接近历史的高点。

国网浙江电力市场营销部主任 张彩友:31类制造业中,有6类行业用电创2019年以来月度用电新高,超八成制造业用电体现出积极向好的趋势,行业用电增长面不断扩大。

一季度,我国住宿和餐饮业用电量同比增长4.1%,比上年四季度增速回升7.1个百分点。新能源汽车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63%。
中西部地区的宁夏、青海、甘肃、西藏一季度用电量同比增速都超过了10%。此外,内蒙古和广西用电量增速超过8%。
绿色!
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长明显
电力的回暖,能看出我国经济加快恢复的良好态势。而另一个积极的变化,就是发电量更加绿色。
 
 
 
 
5947亿千瓦时,这是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,这一数字比去年同期增长11.4%,高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8个百分点。这里面,风电光伏发电量增速就达到了27.8%。一季度,全国新增发电装机中,超过80%都来自可再生能源,为绿色电的发出提供了可靠保证。

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委书记 常务副理事长 杨昆:今年一季度我国风电发电装机容量、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均出现两位数同比增长。2023年新能源发电开局形势喜人,同时“风光核电”平均利用小时也在增加,充分体现了新能源发电能力的提升。
转型!
高新技术企业用电量明显上升
从用电量看,今年一季度,我国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明显上升,转型升级态势加快,全国多个省份相关用电量同比增幅均超过10%。
 
 
 
 
宁夏一季度计算机、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幅超过113%。江苏3月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用电量同比增长66.1%,汽车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3.0%,新能源车整车制造用电量同比增长62.1%。

国网江苏电力发展策划部副主任 刘玉方:从用电量数据看,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用电量增长,表明江苏正持续扩大产业链规模,推动工业制造业加快“向新向绿”转型。

充足!
我国电力保障能力进一步夯实
此外,今年以来,我国跨区输送电量快速增长,电力领域内投资不断加大,保证了电力充足。
 
 
 
 
我们来看三个数字。一是跨区输送电量。一季度,全国跨区输送电量1866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24.3%。无论是西北送华中,还是西南送华东,或是东北送华北,同比增长幅度都超过50%。
另外一个是市场交易电量。一季度,通过全国各电力交易中心组织完成的市场交易电量达到13235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6.8%,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0%以上,市场化的电力资源合理分配能力更强了。
第三个是电力工业投资额。一季度,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1264亿元,同比增长55.2%。其中,太阳能发电同比增长177.6%,核电同比增长53.5%。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委书记 常务副理事长 杨昆: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超千亿元、同比增长大于50%。这是多年来少见的投资高增长,有力支持了2023年电源尤其是非化石能源的建设;同时,电网投资稳步增长,形成了“源网”互动的良好发展格局,推动了电力工业高质量发展。
免责声明
1、以上言论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
2、如有侵权请直接与作者联系或书面发函至“广东万塑达网科技有限公司”处理
  • 上一篇:10万亿元大产业?!与你的生活有关→
  • 下一篇:我国将全面进入主汛期→
关于企业
  • 关于我们
  • 反馈建议
  • 企业文件
  • 企业动态
  • 公司产业
配套服务
  • 仓储服务
  • 注册登录
  • 物流服务
  • 买卖帮助
  • 报价指南
  • 进出口代理

APP二维码

小程序二维码

公众号二维码

客服二维码

联系我们
  • 电话:0769-87798168
  • 邮箱:wansuda@168.com
  • 工作时间:( 8:30-18:30 )
  • 公司地址: 广东省东莞市樟木头镇莞樟西路72号湘塑城(万汇中心)2栋19楼

©版权所有:万塑达塑化供应链大数据平台

粤公网安备44190002005490号
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:粤B2-2021167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