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塑达首页 新闻资讯 热门推荐
分享
   返回新闻列表
A+ | A-
A+ | A-
2021自然指数排行榜:中国科研机构100强名单!
来源:材料科学与工程     2021-05-31 02:30:11
分享
   返回新闻列表

5月26日,全球顶级科研期刊《自然》发布增刊“2021中国自然指数”,“2021中国自然指数” 基于自然指数(Nature Index)数据,展现了中国在自然科学领域最新的科研产出情况,并揭示中国科学人才流动和国际科研合作方面正经历的变化。

 

自然指数2021中国科研机构100强名单

 

根据2020年的文章贡献份额,全球顶级科研期刊《Nature》增刊列出中国100强科研机构名单,前十位分别是:中国科学院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、北京大学、中国科学院大学、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、浙江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、复旦大学和中山大学。

 

 

中国高产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。根据2020年的文章贡献份额,中国科研产出最高的十个地区为:北京、上海、江苏、广东、湖北、浙江、安徽、山东、天津和香港。

 

同时,中国位居前十位的研究机构为:中国科学院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、北京大学、中国科学院大学、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、浙江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、复旦大学和中山大学。

 

此外,通过引用对自然指数100强研究机构50万名学者的分析显示,中国科学人才的净流入正在加速。截至今年3月,中国高校过去三年有超过10%的学者从国外而来,这一比例是全球平均水平(3.7%)的近3倍。

 

1.中美高质量研究差距缩小

 

根据2015年至2020年的自然指数数据,中国在高质量研究产出方面与美国正在缩小差距。2015年,中国的贡献份额为美国的37%;到2020年已增至69%。

 

在自然指数追踪的四大学科中,中国2018年在化学领域的贡献份额已超过美国,贡献份额全球最高。

 

2020年,中国的贡献份额更多地集中在化学领域,美国则更集中于生命科学。

 

除生命科学之外,我国在地球及环境科学和物理学两个领域接近于美国。

 

 

2.这十个地区科研产出最高

 

根据2020年贡献份额,增刊显示了中国科研产出最高的十个地区为:北京、上海、江苏、广东、湖北、浙江、安徽、山东、天津和香港。

 

可以看出,中国高产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。这些地区都有表现强劲的研究机构。

 

 

3.中国50强研究机构

 

根据2020年的文章贡献份额,中国位居前十位的研究机构为:中国科学院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、北京大学、中国科学院大学、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、浙江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、复旦大学和中山大学。

 

值得注意的是,该增刊指出,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这两所年轻的大学,打破了固有格局,在自然指数中国领先机构中超过了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和南京大学。

 

同时,增刊还列出了中国50强研究机构及其优势学科国内排名。

 

 

4.科学人才净流入增高

 

该增刊引用对自然指数100强研究机构的50万名学者所做的分析显示,中国自2014年已实现科学人才的净流入,逆转了过去40年的趋势。

 

这项调查还发现,截至2021年3月,中国大学过去三年有超过10%的学者从国外而来,这一比例是全球平均水平(3.7%)的近3倍。

 

 

5.国际合作

 

在国际合作方面,美国、德国、英国、澳大利亚和日本是中国在自然指数中最主要的五个科研合作伙伴。

 

其中,中美科研合作2015-2019年的年均增长率在10%以上,但在2020年降为零增长。不过,中国与其他四个科研合作伙伴的合作仍快速增长。

 

 

6.科学“明星”

 

增刊还着重介绍了若干位科研工作对现实世界产生影响力的“科学明星”,他们包括熊猫守护者、北京大学教授吕植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粒子物理学者Rustem Ospanov、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研究专家宋希坤、香港大学研究流感的Nancy Hiu Lan Leung,和中科院半导体所钙钛矿太阳能研究者蒋琦。

 

此外,增刊还关注了中国最近在太空、纳米科学和量子研究等高度竞争的科学领域的成就。

 

注: 自然指数通过追踪机构和国家发表在82种高质量自然科学期刊上的科研论文,呈现全球高质量科研产出及合作情况。该指数主要采用论文数和份额两种科研产出计算方法:

 

•论文数(Count),即“论文计数 (article count/AC)”,是指一篇文章不论有一个还是多个作者,每位作者所在的国家/地区或机构都获得1分。这就是说一篇论文能为多个国家/地区或机构带来一个分值。

 

•贡献份额(Share),即“分数式计量(fractional count/FC)”,旨在体现每位论文作者的相对贡献。一篇文章总分值为1,每位作者被认为对论文有相同的贡献,分值在所有作者中平均分配。例如,一篇论文有十个作者,则每位作者的得分为0.1。

 

免责声明
1、以上言论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
2、如有侵权请直接与作者联系或书面发函至“广东万塑达网科技有限公司”处理
  • 上一篇:未来最具潜力的八大特种功能膜材料
  • 下一篇:2021最新石化和煤化工行业产业链高清图,记得收藏!
关于企业
  • 关于我们
  • 反馈建议
  • 企业文件
  • 企业动态
  • 公司产业
配套服务
  • 仓储服务
  • 注册登录
  • 物流服务
  • 买卖帮助
  • 报价指南
  • 进出口代理

APP二维码

小程序二维码

公众号二维码

客服二维码

联系我们
  • 电话:0769-87798168
  • 邮箱:wansuda@168.com
  • 工作时间:( 8:30-18:30 )
  • 公司地址: 广东省东莞市樟木头镇莞樟西路72号湘塑城(万汇中心)2栋19楼

©版权所有:万塑达塑化供应链大数据平台

粤公网安备44190002005490号
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:粤B2-20211670